当前位置:
上虞区充分发挥慈善基地作用,推动慈善事业高效发展

信息来源:上虞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0-01-07 14:25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上虞区以慈善基地建设为载体,以“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为理念,充分发挥上虞上市企业多、民间慈善力量强的优势,制定完善慈善发展规划,努力激发慈善工作活力,积极丰富慈善服务功能,开展各类形式多样、惠及面广的公益慈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依托有效力量,积极整合公益慈善资源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发展规划。基地以“资源筹集—管理运营—支出行动”为导向,场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内部设有办公、宣传、活动等各类功能室,满足公益慈善宣传、社会组织运营、微公益创投慈善项目开展等各类需求。并制定3年发展规划,推动“1234”发展战略,修订完善基地章程,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人员职责、招募、培训、奖惩等工作制度,现有专职持证社工3人。二是筹集公益善款,保障资金利用。基地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依托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如慈善总会、品牌公益组织、慈善义工、爱心人士)等积极整合慈善资源,实现我区慈善资源的有效利用。截至2019年已累计筹集善款2.4亿余元。三是精准帮扶模式,对标服务评价。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慈善组织为载体、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帮扶服务模式,将家境调查、精准帮扶、为老服务、社区治理、信息共享、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系统融合,使供需双方无缝链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需求信息,针对性的开发项目,实现群众需求与帮扶项目有效对接。定期开展基地服务满意度调查,2019年全年非常满意率达92%,基地的专业精神、服务态度、社会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并受到相关单位、行业组织及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表扬。

二、搭建服务平台,有效培育公益慈善队伍

一是加大队伍培育建设。基地充分发挥联系面广、运作专业、培育灵活的优势,引导吸纳全区更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通过组织政策讲解、专题讲座、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建设,积极壮大全区公益慈善队伍。成立上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场所,为队伍建设提供场地保障。二是构建队伍多级联动。紧紧依靠区文明办,积极参与搭建区、乡镇、村居(企业)三级志愿服务联动平台。以“区级建总队,乡镇街道建分队、村居社区建服务队”的形式,行业系统及乡镇街道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枢纽站,企事业单位及村级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并在公共场所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岗,把各层各界、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精英人才、能工巧匠等吸纳到志愿服务队伍中。三是树立队伍品牌形象。紧紧服务上虞13家公益慈善组织,合力树立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形成以“点亮一盏灯”、“星火义工社”、“ 心梦义工社”、“曙光救援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爱心志愿组织,在困难帮扶、助学助教、紧急救援等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 “志 ·爱出发”、“周末爱出发”、“娥江健步走”、“童真满虞城 笑颜暖人心”、“志愿者之夜”等各类特色品牌活动,受益群众达百万余人次。目前全区有各类公益慈善志愿团队1300余支,注册志愿者150000余人,提供各类志愿公益服务6000余场,受益群众达60万人次。

三、打造特色网络,扎实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一是开展多样公益慈善。扶贫助困,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对全区十一类困难群体进行走访慰问,2019年通过慈善总会、公益团队、个人结对等形式投入各类救助资金1100余万元。爱心助学,设立龙盛助学基金,2019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337人次,发放助学金143.6万元;设立“慈善超市”,为贫困学生家庭发放购物券634户,累计资金33.14万元;向区民工子弟学校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电教设备。助医助老,通过帮困孝德基金以及慈善资金,开展大病患者救助、老年人慰问等项目,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惠及群众1万余人。二是积极创新项目模式。基地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加大慈善宣传,引导各类组织与个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领域全方位提升我区慈善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推动慈善救助由“外扶式”向“自立式”转变,共资助水改、路改、文化、教育、养老等项目14只,金额595万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动员我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2019年向我区对口援建小金县捐赠钱物522万余元。基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23场,引进公益慈善组织或团队8个,支持发展微公益创投慈善项目8个,服务人次达到12万余人次。三是发挥上虞本地特点。大力培育发展我区民间公益救援队伍,设立“社会救援力量孵化空间”,占地250 平米,设置党建区、办公区、展示区、交流培训区、装备区,为社会救援力量提供技能、信息的沟通交流平台,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县级《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实施意见》,实行党建引领、协会管理,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体系,落实专项培育资金,建立人身意外保险机制。截至2019年,全区有正式登记注册团队4支,核心队员224人,投入各类资金300余万元,开展各类救援150余次,救助受困群众1600余人。

分享: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