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股力量来自社会,有一种组织出于民间,有一片丹心就是扶危济困,那里可能洪水泛滥,那里可能悬崖峭壁,那里可能冰天雪地,他们就在那里。这就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
近年来,绍兴市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热情持续高涨。在一次又一次的灾情面前,民间救援队凭借着一颗扶危济困的赤子之心,无惧风险,勇往直前,成为抗灾前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市社会救援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参与“菲特”、“灿鸿”等强台风、余姚水灾、丽水遂昌北界滑坡、兰溪防汛抗洪抢险、杭州湾6名人员落水失踪等省内外救援工作,还积极参与G20安全护航,越马、诸暨西施马拉松等活动的安保工作,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效提升了我市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目前,我市有 14支总人数为12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4 个社工和志愿服务组织、1 个专业性救灾服务组织登记注册,基本实现了每个区、县(市)至少有 2-3支应急救援队的发展格局。
我市各级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进一步发挥民间救援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尤其如何在应急管理体制调整背景下加强民间救援组织?我市推出《支持民间救援组织建设十项工作措施》,支持民间救援组织开创“自治德治、群防群治、互助共享”的新局面。这十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内容是:
一、规范登记年检,支持行业自律。社会组织登记主管部门要按照“最多跑一次”精神,优化登记流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允许没有行政主管部门挂靠的民间救援组织注册登记。社会组织登记主管部门要尽快指导民间救援组织成立绍兴市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开展年度考核评估,为社会组织登记主管部门提供年检依据。
二、加强联系指导,支持党建引领。鼓励民间救援组织开展党建试点,由社会组织登记部门等有关单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帮助民间救援组织建立党支部,强化组织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在重大问题决策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民间救援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能力提升。各业务主管部门在每年日常培训、技能训练的名额和经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给民间救援组织,制订培训计划和训练方案,提高民间救援力量的整体素质。积极创造条件,把民间救援组织中骨干人员送到国家和省参加培训,将新技能、新方法带回队伍中进行传授,以点带面,更快更好地提升民间救援组织的应急救援能力。
四、完善应急预案,支持信息共享。应急管理主管部门要全面掌握民间救援组织的人员信息、联系方式、专业特长、救援区域、工作业绩等情况,纳入相关的应急预案及预案操作手册。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非涉密突发事件信息的共享机制,在积极履行政府部门自身救援职责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突发事件信息能及时通报给专业特长明显的民间救援组织,由民间救援组织自行研判是否协助政府部门参加应急救援。民间救援组织参与救援,应服从政府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管理,严格遵守信息保密等规定。
五、建立协同机制,支持联合演练。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民间救援组织联席会议,研讨联合救援、协同配合的机制,完善预警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每年制订演练计划,开展联合演练,加强磨合,提高协同性,形成政府救援机构与民间救援组织的良性协作机制。
六、合规借用装备,支持资源共享。各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应急救援装备资源库,允许民间救援组织在日常训练、应急救援时借用相关装备。各部门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应急装备的借用和维养机制,在保障装备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使用效率,支持民间救援组织开展公益救援。
七、鼓励民间捐赠,支持互助合作。鼓励民间慈善机构、公益基金、企业单位、爱心人士与民间救援组织开展互助结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民间救援组织提供资金、车辆、装备等支持。对公益资金的捐赠依法实行免税政策,主管部门依法解决相关票据。
八、积极拓宽渠道,支持资金筹措。各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将应急救援、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安全保卫、联防巡逻等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必要时委托民间救援组织实施。鼓励民间救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救助等公益创投项目。
九、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后顾之忧。保险协会要协调保险公司制定针对民间救援组织的意外伤害、意外医疗和生命安全等保险方案,为民间救援组织人员安全提供保障。民间救援组织在绍兴境内有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发生,可向事发地公安机关申请见义勇为奖励。
十、开展各种宣传,支持弘扬正气。由主管部门牵头,将民间救援组织纳入政府的应急管理宣传体系,在“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地球日”等特定的应急宣传日和其他的日常宣传活动中,邀请民间救援组织共同参与,利用应急广播、展板、手册、演练、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救援组织不畏艰险和无私奉献的风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民间救援组织,政府要进行褒奖和宣传,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