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精准救助机构,新昌县民政局不断完善主动发现社会救助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党员等多方力量,强化队伍建设,通过电话联系、结对帮扶、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事项纳入常规监管,做到无特殊情况定期报、有特殊情况随时报,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及时发现”。社会救助工作不仅有“自下而上”的主动申报,还有“自上而下”的主动摸排监测,为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开辟新思路。
一、扩大主动发现范围,分类排查精准帮扶。打通信息渠道,拓宽主动发现范围,对大规模返困或边缘困难人群进行及时走访摸排,建立困难人群台账,动态监测、早期预警、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实行差异化管理,做到因人施保,充分发挥兜底作用。
二、扩大走访服务从“主动发现”到“精准救助”。从“救助+慈善+服务”入手,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力量,增强部门党组织联动共享力量,强化线下网格化管理,有效实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强化线下网格化管理。目前,全县共划分村级代办点273个,实现全覆盖,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全部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同时,强化基层党员的作用,由党员带头开展“大走访”,定期在村(社区)开设救助申办服务点,主动为困难群体代办社会救助申请等业务,形成主动发现和主动救助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通过乡镇街道“网格覆盖”“双向联动”“帮办代办”等,社会救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杜绝错保、漏保等现象。2022年,全县预警信息排查和定期入户走访2.15万人次,新纳入低保、边缘、特困621人,实施临时救助322人次,乡镇街道建立备用金合计144万元,动态调整退出730人。
三、拓宽主动发现途径,畅通热线及时纾困。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助理员的主动发现意识和能力水平,通过讲政策、讲案例、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印制社会救助政策手册、政策宣传海报等资料,帮助基层社会救助人员准确掌握政策,及时有效的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及时发现”。主动向社会公开县、镇(街道)12个社会救助服务电话,及时开展各类诉求信息收集工作。发挥慈善组织、爱心团队的作用,共享救助信息,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合理诉求,确保“广泛发现”,打造内容多样化、渠道多元化、工作人性化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